工程,项目,工程管理,项目管理,国际工程,项目经理,房地产,融资,可行性研究,总承包,信息化,代建制,招投标,设计管理,进度,成本,风险,质量,概预算,造价,合同管理,施工组织,监理,工程咨询,保险,劳务,FIDIC,索赔,BOT,PPP,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,关注工程的策划,建设与运营。 工程,项目,工程管理,项目管理,国际工程,项目经理,房地产,融资,可行性研究,总承包,信息化,代建制,招投标,设计管理,进度,成本,风险,质量,概预算,造价,合同管理,施工组织,监理,工程咨询,保险,劳务,FIDIC,索赔,BOT,PPP,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,关注工程的策划,建设与运营。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对水利堤坝工程防渗处理技术的探讨
作者:杨晓红  文章来源:中国鸣网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12/7/24 18:31:38  文章录入:web33742  责任编辑:web33742

隆起等各种问题,使灌入的泥浆沿堤的轴向形成一道帷幕,达到改善堤身质量、提高坚固度和防止渗漏的目的。

  3.2低压速凝式灌浆法

  这种灌浆方法一般用于高危水位下抢险堵塞管涌,它可根据管涌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(即粘土层或砂砾层)分别采用3O型钻机或5O型钻机钻孔,然后先向孔内注入浸水后即膨胀的物质(如黄豆、大米),再以小于49kPa的压力徐徐向孔内灌入加进速凝剂水玻璃的水泥浆。注入膨胀物质是为了加大管涌内阻力,减慢管涌内水流速度,防止水泥浆随水流出;加入速凝剂,水泥浆能很快凝固而堵塞管涌。

  3.3高压填充式灌浆法

  高压填充式灌浆主要用于堤基基础灌浆,亦用于堤身蚁穴、溶洞的填充。用于基础灌浆时,须用50m工程钻机在需灌的堤段从堤顶钻孔,孔距1.5~2.Om,孔深以钻入基础穿过砂层进入砾石层2m左右为宣。灌浆时压力一般为127.4O~166.60kPa,套管下到填土层保证堤身干燥,基础部分砂砾层灌入水泥浆,然后逐步提升到土层,以黄泥浆封孔。这种灌浆法主要用于治理因基础不良而引起的管涌。用于填充蚁穴、溶洞时,灌浆用3O型钻机先在蚁穴或溶洞周围布孔灌入泥浆,形成包围圈,然后进行填充,则填满为止。

  3.4通过灌浆加固,形成防渗体

  此方法适用于浆砌石重力坝。坝上游面固结灌浆,堵塞漏洞和缝隙,加固补强坝体和提高防渗性能,以进一步提高坝体的承载能力和完整性。坝下游面追踪固结灌浆,在下游坝面有漏水或溶蚀物出逸的地方,造成水平孔或斜孔,埋注浆管进行灌浆,以堵塞漏水通道和坝体空洞、裂缝,加固坝体,增加坝面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。这种反向灌浆工艺,非常适合拱坝和支墩坝工程,对重力坝工程只有搞清扬压力并设排水孔也可采用。

  采用这种方法时最好是坝前无水。坝面重新剔勾缝,剔缝后,用高标号水泥砂浆、干硬性预缩水泥砂浆或用防水材料配制高标号水泥砂浆勾缝,提高坝面防渗漏能力及坝体稳定性、整体性和抗冻融、抗风浪淘刷能力。此方法即“前堵、中截、后追踪”灌浆治漏加固法。

  4复合土工膜应用分析

  它是一种新颖的工程材料,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的增强改性,压延成膜与涤纶针刺土工布热合而成,具有质轻、抗拉、抗顶破、抗撕强度高,耐老化,防渗性能好,施工简单,造价低,使用期长等特点,是一种理想的防渗材料。复合土工膜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:

  (1)应根据工程重要性、作用水头、施工水平,方便接缝质量的检测,经技术经济比较,合理选用土工膜。选用透明度好的土工膜,可以对采用双线热粘结构的接缝通过肉眼检查熔焊效果,同时,也可以直接观察膜下渗漏水状况。

  (2)应重点做好土工膜与岸坡防渗面板、锁边帷幕及大坝防渗体的连接设计,采用适宜的土工膜接缝方式,这是工程成败的关键。

  (3)应重点作好土工膜的上垫层和保护层设计,并采取有效施工措施,避免遭受人为或其他因素破坏而导致产生缺陷漏水。土工膜下面应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,防止在库水位较低时,因反向水压力顶托土工膜造成不利后果。

  (4)应加强对土工膜缺陷及接缝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,完善运行期渗漏监测手段,及时发现和掌握渗漏部位及渗漏量,并预先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。

  5总结

  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,水利堤坝防渗工程防渗,多可以采用防渗墙、灌浆、复合土工膜等方法得到有效处理。针对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堤坝的不同特点,采取不同的方法。防渗墙有施工简便、速度快、消耗少,在处理坝基渗漏等渗透变形隐患问题上效果较好。

  参考文献

  [1]李存法,田志刚,于英武,等.马河水库坝体防渗加固工程中的灌浆技术[J].中国建筑防水,2005,(2).

  [2]陈航斌.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分析[J].科技资讯,2009年第3期.

  [3]王其进,王祖得.水利工程中高压喷射灌浆应用的思考冲国高新技术企业,2007-08-15.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